找到相关内容787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新译大手印顿入要门

    新译大手印顿入要门   大巴弥怛铭得哩斡师集  果海密严寺玄照国师沙门慧贤传  果海密严寺沙门慧幢译  敬礼一切上师!  然此要门大分段。初见解宗本分三分:及法性(法者。坚等四大及依四大所成之...前二之喻,谓如虚空广大周遍。无生无灭无去无来。法性真如亦复如是。普遍诸法广大无涯如虚空也)师曰。此见宗者,若依果乘是大手印。若据因乘无住中道以为宗本。  又二真性喻等三。本性一味自体无殊。般若经云:...

    大巴弥怛铭得哩斡师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263421.html
  • 也说“做日和尚撞日钟”

    ,可以说如此纯熟的撞钟功夫,绝非“混日子”之辈能胜胜地的!据了解,和尚撞钟的发、击、断不仅讲究力度,还需前后对比恰到好处,所以一般寺庙选取一位撞钟和尚并非易事,得挑手脚利索、脑子灵活、责任心特别强...

    苏 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1468289.html
  • 净土絮语

    正念,时时正念现前,乃至娑婆心境两空,上品往生无疑。   信愿行是净土之资粮,法齐修,定生西方,但见莲花开口,释迦欢喜,弥陀微笑,赞言穷子归来,付嘱有在,承受家业,普利人天,欹哉净土法门,我...净土絮语  胜义  如来说法,无机不被,但有一类众生既不修四谛十二因缘,又不修大乘空假中观,更不能修一乘圆顿大教,复不甘但修十善永居人天;世尊为彼等故,开示净土法门,普摄群机,净士是横出三界之唯一...

    胜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769309.html
  • 印超师“天台讲义”谓“天台宗是中观空宗一支”澄清微言

    具之“德秘藏”(佛果总持),于惑业苦道,即是圆融谛:佛因总纲:究竟解脱之始终心要——为最的关键。十则宗纲教义即:1、诸法实相,2、圆融谛,3、一念三千,4、无差,5、性具法门,6、无情有性...相承,宛如宿契。而观,出《仁王经》《璎珞经》。德出《涅槃经》《大品经》然其所用义旨皆以华为宗骨:一贯会之。以《智论》作指南。 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973743.html
  • “菩提”的解释

    智),故称出到菩提。 (五)无上菩提,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菩提,即佛果之觉智。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。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、报、应身,立法佛菩提(法身菩提)、报佛菩提(报身菩提)与应佛菩提(应身菩提)等种菩提。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。此外,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之一,即: (一)实相菩提,又作无上菩提。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。 (二)实智菩提,又作清净菩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04781194.html
  • 铸造《上海静安寺佛法僧三宝印》记

    涅槃。能为利益。如经中说:佛语比丘,为汝说法,所说法者所谓法印,法印即是宝印,宝印即是解脱门。”法印之中以为宝印。所谓“观法之实相。体得诸法无我、诸行无常、涅槃寂静法印之三昧,称为宝印三昧。佛口亲...三宝。能息无边生死苦轮,远离一切大怖畏。佛证大道,金口弘宣。导迷津而登觉岸;法益有情,假身修真,超三界而出六道;僧严毗尼,上求下化,发四弘而转正。印者,印契决定义。《大日经疏》曰:“此印者,即是法界之...

    慧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0585436.html
  • 面对九种世法苦,应善思择而忍受

    世法处分二:一、显处 二、明忍 一、显处 世法处者,衰、毁、讥、苦、坏坏、尽尽、老法老、病病、死死,如是九种是为世法。 世法处,指衰、毁、讥、苦、坏、尽、老、病、死等九。 九中,前四是世间八中的四个逆境,中间二是外无常,后是内无常。“衰”是利的反面,指没有得到衣、食、卧具、医药等;“毁”是誉的反面,指背后遭人毁谤;“讥”是称的反面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忍辱|安忍|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17485188279.html
  • 论天台宗的修学次第

    别含圆二智????????圆入通二谛  7.圆二智??????????圆教二谛  4.对谛境明智。  智顗对此谛境以有漏、无漏、非有漏非无漏来表达。有漏是有烦恼之,用来表达俗谛之有;无漏是离烦恼之,用来表达真谛之空;非有漏非无漏之双重否定则代表中道。法相入而成五境,相应的就有五种智的建立。在这里,智分别由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来代表。在智顗的体系里,声闻、缘觉二乘人修空观即得一切智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2556864.html
  • 维持僧伽身分的要件(十二)

    法谏诸大姊。如是佛弟子众,得增益,辗转相谏、辗转相教、辗转忏悔。”   是比丘尼如是谏时,坚持不舍。彼比丘尼应谏,舍此事故,乃至谏,舍者善。不舍者,是比丘尼犯应舍僧伽婆尸沙。   ◎戒文释义 ...比丘尼”指乙比丘尼,“坚持不舍”就是拒绝接受。乙如劝谏甲,但是甲仍然拒绝接受屏谏。   “彼比丘尼应谏,舍此事故”,“彼比丘尼”指乙比丘尼,乙为了爱护甲,希望她舍去恶事,于是从屏谏而转移到在大众中...

    悟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0484569.html
  • ‘止观相即’的两种方式

    结论;如果广义地理解为‘心、佛、众生’无差的一念心,那就推向天台宗‘十界互具’、‘一念三千’的境界。在我看来,这两种情况分别表达了‘圆融相即’与‘互具相即’。  二、圆融相即 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,谛圆融,是要解决南北朝时期特别是论师与成论师之间的二谛之争。在各种二谛的理论里,关键问题是真谛、俗谛如何相即统一?能不能统摄一切万?智顗认为,法华圆教可以达到‘谛圆融’的境界,二谛与中道相即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4339258.html